新闻资讯

罗非鱼,高社会经济慈鲷鱼,作为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吸虫寄生虫的宿主

介绍

有许多论文描述了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的营养和经济重要性(Adugna等人,2020 年;Chibwana等人,2020 年;Okoye等人, 2014 年)。这项活动每年生产超过 1.79 亿吨鱼(粮农组织,2021 年),其中产量最多的鱼之一是名为“罗非鱼”的鱼,该术语用于指Oreochromis、Sarotherodon和Tilapia属的丽鱼科鱼类。据报道,在墨西哥,过去 10 年罗非鱼产量有所增加,年均增长率为 3.1%(韦尔塔-马塔和巴伦苏埃拉-奥亚德纳,2019;亚太统计所,2022)。由于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扩张,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是强制性的,即潜在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的存在会损害水产品的安全( Ananda-Raja & Jithendran,2015; Williams等)等人,2020 年a)。

在蠕虫中,通过鱼肉进行人畜共患传播研究最广泛的是吸虫,俗称“吸虫”,来自Heterophyidae(肠吸虫)、Echinostomatidae(肠吸虫)和Opisthorchiidae(肝吸虫)科,这些吸虫有代表性由中华华支睾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O. felineus、Metagonimus yokokawai和Heterophyes spp 组成。(Lima dos Santos 和 Howgate,2011;Wiriya等人,2013)。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和D. pacifica还研究了毛细线虫Capillaria philippinensis、Gnathostoma hispidum、G. spinigerum、G. doloresi、G. nipponicum、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Contracaecum osculatum和Anisakis simplex 。作为具有医学和经济重要性的例子,日本每年有超过 1,000 例异尖线虫病临床病例,是通过摄入 100 多种未经烹饪的鱼类而传播的(Bao等人,2019 年)。颌口病是游客中经常报告的另一种蠕虫病(Bravo 和 Gontijo,2018 年)。尽管 1970 年至 1999 年间,墨西哥记录了 1,000 多例颌口病病例(Lamothe-Argumedo,1999),但对于寄生在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鱼类上的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蠕虫的流行和分布,还没有进行足够的系统研究(Carrique-Mas &布莱恩特,2013 年;普里特,2015 年)。然而,据了解,亚洲有 1800 万人感染吸虫(Mahmoud等,2016;Wiriya等,2013),全世界有 5 亿人面临感染风险(Chi等,2013)。 , 2008)。这样,考虑到蠕虫的重要性和罗非鱼的商业水平(Gulelat等,2013;Mahmoud等,2016;Soler Jiménez等,2016;Watterson等,2012);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对可在罗非鱼生产链中作为人畜共患病传播的吸虫的流行和分布进行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书目研究

审查是通过搜索引擎根据以下关键词进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吸虫、食源性寄生虫、Oreochromis和罗非鱼。涉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变种有中心睾吸虫病 (Centrocestus )、支睾吸虫病 ( Clonorchis )、后睾吸虫病 ( Opisthorchis )、异性吸虫病 ( Heterophyes ) 和单睾吸虫病 ( Haplorchis )。考虑到这些词,整个包含的结构如下所示:“(Centrocestus或 centrocestiosis)和(Oreochromis或罗非鱼)”针对每种生物体/寄生虫病。使用六个专门的参考书目搜索引擎(ScienceDirect、PubMed、Primo、CONRICyT、LILAES 和 AJOL),总共获得了 1,044 个应用排除标准的搜索结果,消除了其他寄生虫类群和鱼类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不在本次审查范围之内。重复被消除,研究被定义为包括基本流行病学数据、患病率和分布的研究。纯化界定了 80 个用于定性分析的书目来源和 33 个涉及患病率的书目来源,这是本次综述分析的信息的一部分,因此,总共分析了 113 篇论文。随后,信息被捕获在表格中,以地理分布图的数据呈现,

结果与讨论

吸虫的一般生命周期

吸虫是分类学上属于扁虫类的蠕虫。一般来说,扁虫满足三个特征:无细胞动物、原口动物和三胚细胞(Negrete & Damborenea, 2017)。吸虫包括许多意外接触人类的寄生动物。大多数吸虫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涉及多个宿主(Fang et al.,2018)。吸虫的一般生命周期始于在脊椎动物消化系统内脏中建立的雌雄同株成虫。成虫产卵,利用宿主的粪便作为传播媒介。卵分散在水中,第一个幼虫从那里出现,称为毛蚴,是可移动的。毛蚴阶段寻找第一个中间宿主(腹足类软体动物),宿主发育成孢子囊,孢子囊又发育成无性繁殖的孢子,最后软体动物排出尾蚴阶段。尾蚴在水生环境中游动和分散,直到找到第二个中间宿主,可以是鱼类(Lima dos Santos & Howgate,2011;Zhao-Rong et al .,2005))。在第二中间宿主的骨骼肌中,尾蚴变成囊蚴,被几丁质壁包围,使它们能够抵抗气候变化或简单地穿过最终宿主的消化道,以自然的方式它是脊椎动物具有食鱼习性的动物(Mutengu et al ., 2018)。在终宿主体内,囊蚴从荚膜中释放出来,并在消化系统的一些内脏中定居,成为成虫阶段(Galaktionov & Dobrovolskij 2003;Burton et al ., 2019)。食源性人畜共患病是影响人类的感染,是通过摄入脊椎动物来源的食物而获得的。卡里克-马斯和布莱恩特,2013)。这类食物可以将感染传播给人类,因为它来自属于寄生虫生命周期一部分的动物;例如,来自生鱼肉。特别是,鱼吸虫具有多个宿主的生命周期(Fang et al.,2018),包括成虫阶段的确定单一宿主和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其中包含寄生虫发育的不同阶段( Chibwana et al.,2018)。,2020; Hung等人,2015)。腹足类软体动物是主要中间宿主( Chi et al.,2008),而鱼类是次要中间宿主,在寄生虫通过营养链的传播中具有超越性的作用(Koinari等,2013)。

罗非鱼环境中的尾蚴

鉴于腹足类软体动物在吸虫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建议从罗非鱼生产池塘中去除蜗牛(Kang等,2013)。在水产养殖和捕捞中,已确定某些腹足动物物种为吸虫的主要宿主。表 1显示了参与罗非鱼链生产的几种软体动物中发现的尾蚴流行情况。主要数据来自亚洲。例如,在池塘和稻田交汇的越南,至少有 15 种或更多的腹足动物被描述,如Melanoides tuberculata、Bithynia fuchsiana和Stenothyra messageri尾蚴感染率分别为 8.9%、6.4% 和 1.5%(Madsen等,2015)。已在鱼塘中分离出Haplorchis pumilio吸虫,其中存在 5 种腹足动物,其中一种属于胎生科 ( Angulyagra polyzonata ),另外四种属于吸虫科:Melanoides tuberculata、Thiara scabra、Tarebia granifera和Sermyla requetii ( Van Phan等人,2010)。腹足动物中已记录到原尾蚴属的尾蚴Melanoides tuberculata (0.92%) 和Bithynia fuchsiana (0.11%)。Opisthorchis viverrini可见于腹足动物Bithynia siamensis goniomphalos (0.86%) 和B. funiculata (0.14%) ( Dao et al. , 2017 ; Hung et al ., 2015 )。华支睾吸虫尾蚴已记录在Hydrobiidae、Bithyniidae、Melaniidae、Assimineidae和Thiaridae科中( Zhao-Rong et al ., 2005 ),特别是在该种中。Alocinma longicornis (27%)、Bithynia fuchsianus (8%) 和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 (8%)(Petney等,2013;Zhao-Rong等,2005)。Heterophyidae和Echinostomatidae科的尾蚴存在于软体动物Pomacea canaliculata、Bellamya aeruginosa和Cipangopaludina Oncomelania中(Kang等,2013)。异形尾蚴与作为主要宿主的四个腹足动物科(Potamididae、Melaniidae、Pleuroceridae和Littorinidae),尽管最常见的物种是Pirenella conica(Chai,2014;Chai & Jung,2017)。同样,在作为主要宿主的紫草中也有大量的斜口菌报道,流行率为 0.62(Wang et al ., 2017 a)。在美国,哥斯达黎加发现了尾蚴,其中腹足动物Melanoides turricula、Pomacea flagellata、Haitia Cubansis和双壳类Anodontiles uteola已被记录为Centocestus formosanus的中间宿主

对腹足类软体动物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生物体对非生物因素具有极强的抵抗力,例如Pirenella conica,它可以抵抗 15 至 80 ppm 之间的盐度(Chai,2014;Chai & Jung,2017;Hung等,2013 ) )。最常见的主要宿主之一是腹足类软体动物Melanoides tuberculata ( Cortés等,2010;Hung等,2013;Petney等,2013;Pinto等,2014;Zhao-Rong等,2005)),它能抵抗干燥、低氧含量和极端盐度,还可以抵抗低于 18°C 的温度(Fleming等人,2011)。在养殖池塘中,周围的植被和贫营养环境促进了腹足动物不同种群的建立( Chi等,2008;Cortés等,2010 )。由于这些特点,腹足类软体动物的卫生管理需要特别注意。

捕捞罗非鱼中分离出的囊蚴阶段

据报道,罗非鱼是人畜共患吸虫的传播者,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破坏水产养殖的商业认知(Adugna等人,2020 年;Chibwana等人,2020 年)。表2显示了不同罗非鱼品种囊蚴的患病率;该表还表明尾蚴对鱼的解剖区域没有偏好。分析的报告包括不同的吸虫种类,例如寄生于罗非鱼、T. nilotica和T. zillii的异形吸虫囊蚴( Chai, 2014 ; Chai & Jung, 2017 ))。在天然水体中,从Oreochromis和罗非鱼中采集到猫后睾吸虫、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囊蚴( Petney等,2013;Wang等,2018;Williams等,2020a;Zhao-Rong等) al ., 2005),而Centrocestus formosanus的囊蚴已从巴西贝洛奥里藏特休闲人工湖生产的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回收( Pinto et al ., 2014))。越南平定省湖泊中的Oreochromis niloticus幼年罗非鱼中Opisthorchis viverrini囊蚴的患病率为18.8% ( Dao et al ., 2017 ),而在津巴布韦的水坝中,Clinostomum 囊蚴的患病率为 62.8% Oreochromis mossambicus(Mutengu等人,2018)。另一种情况是,在尼日利亚阿古鲁湖,罗非鱼中斜口罗非鱼囊蚴的流行率为1.54 % ( Okoye等, 2014)。

罗非鱼囊蚴和伴随寄生虫感染

不同分类群体对罗非鱼的共同感染是常见的事件。对伴随感染的研究是相关的,因为用于商业和消费目的的鱼类生产存在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已经记录了来自不同分类群的两种病原体或来自同一分类群的多种病原体之间的同时感染。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有纤毛的原生动物异齿轮虫或多子鱼霉与细菌链球菌之间的感染(Abdel-Latif等人,2020)。关于蠕虫,线虫之间的共同感染Contracaecum multipapillatum(患病率 51.8%)和吸虫Heterophyes sp。肯尼亚内瓦沙湖记录了罗非鱼或Oreochromis leucostictus 的患病率(19.6%) ( Otachi等人,2014 年)。此外,Contracaecum sp.幼虫之间的伴随感染。线虫 (5.48%) 和Clinostomum sp. 的囊蚴。(27.39%)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科卡水保护区的尼罗罗非鱼的肠系膜、心包区和鳃腔( Gulelat et al ., 2013 )。在多重寄生的情况下,研究结果报告于来自曼扎拉湖(咸水)和尼罗河(淡水)的罗非鱼和罗非鱼可以作为例子。第一个病例的感染频率为64.9%,第二个病例的感染率为17.6%,收集的囊蚴来自Heterophyesheterophyes 、 H . aequalis、Pygidiopsis genata、Haplorchis yokokawai、H. pumilio、Phagicola ascolonga和Stictodora tridactyla ( Elsheikha & Elshazly, 2008 b; Hegazi & Abo-elkheir, 2014)。这些数据表明罗非鱼是一种能够耐受多重寄生的生物体。此外,还有一些寄生虫,例如斜口线虫属。显示出伴随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单独康复时的患病率,这可能是因为某些微生物在原发感染的生物体中作为机会性感染而出现

罗非鱼养殖场的囊蚴

养鱼场的患病率研究对于确定可能代表人类或家畜患病风险的传染性病原体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别有意义。大多数分析的文章显示Oreochrom的数据是来自亚洲国家的罗非鱼。在越南, 12月份,在成虫和幼体中发现了Haplorchis pumilio囊蚴的流行率为32% ( Chi et al ., 2008;Madsen et al ., 2015 ),而H. taichui的流行率为24%。和一月(Van Phan等人,2010)。斜口属囊蚴在非洲罗非鱼的皮肤、鳃、肠道和口腔中发现了这种细菌,特别是在贝宁共和国 (6.17%)、乌干达 (22%) 和埃塞俄比亚 (32.4%),其中Clinostomiun与 (58.8%) 同时被发现Contracaecum sp.线虫 幼虫 ( Adugna et al ., 2020 ; Cortés et al ., 2010 ; Sèdogbo et al ., 2019 ; Walakira et al ., 2014 ),已在幼鱼(鱼种)中记录了台湾 Centocestus formosanus囊蚴的存在,并进行了计数哥斯达黎加 1,026 只幼虫(Cortés等,2010)而在越南,流行率为11.8%,其中台湾棒虫也与普米利奥单吸虫同时感染(Chi et al ., 2008)。在中国广东的单一和混养池塘中发现了来自异形藻科和棘口虫科的其他囊蚴,其流行率为 1.5%( Kang等人,2013 年)。

捕捞与水产养殖系统的比较研究

寄生虫学领域有大量研究试图定义自由生活人群和拥挤人群中的寄生虫行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在越南和泰国进行了一些研究来进行这种比较。在这些工作中,尼罗罗非鱼被圈养在农场或水产养殖池塘中,并将获得的数据与从自由生活的鱼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在三项研究(越南)中,发现鱼类单一感染细小单吸虫或同时感染Procerovum varium或Centocestus formosanus。自由生活动物的感染率为 14.3%,而农场的感染率为 52.8%,考虑到农场中的感染率始终较高(Hung等,2015)。相比之下,在泰国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在自由生活的罗非鱼中记录了三种囊蚴( Stellantchasmus falcatus、Haplorchis pumilio和Procerovum varium ),而从网箱和池塘收集的鱼中没有发现吸虫( Wiriya等人) .,2013)。水产养殖种群的高流行可能是由于某些系统管理的高放养密度。

罗非鱼传播吸虫的最终宿主

生活在水体周围的终宿主的存在表明吸虫的生命周期可以在环境中完成并永久存在(Horak等,2019)。在吸虫的生命周期中,罗非鱼作为次要中间宿主,许多种食鱼鸟类已被确定为最终宿主。例如,非洲阿宁加鸟(Anhinga rufa )是斜口虫的最终宿主(Mutengu et al ., 2018))。另一种类型的最终宿主是所谓的偶然宿主。与罗非鱼相关的吸虫在意外宿主中的患病率报告并不常见;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不寻常的宿主中发现成虫是偶然的。

与罗非鱼生产和捕获相关的意外宿主中人畜共患吸虫的流行情况。脊椎动物野生动物以及偶尔在饮食中加入罗非鱼的家畜,可能会因食用罗非鱼中可能存在的包蚴而意外成为最终宿主(Chai,2014;Elsheikha & Elshazly,2008 b;Wang等,2017) b). 一般来说,据观察,猪(Sus scrofa)可以是Haplorchis taichui和Procerovum varium的最终宿主(Hung等,2015;Van Phan等).,2010)。研究最多的家养动物之一是狗( Canisamilis),这可能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社会关系密切。幼犬可作为异型异养菌、 H. aequalis、 Pygidiopsis genata、 Haplorchis sp.、 Phagicola sp.、 Stictodora sp.、 Ascocotyle ( Phagicola ) ascolonga和Haplorchis yokokawai 的宿主( Elsheikha & Elshazly, 2008a; Hung等人, 2015; Lobna等人,2010; Van Phan等人,2010)。人畜共患寄生虫传播的最终宿主的识别是综合控制寄生虫负荷的有用工具。

罗非鱼传播的吸虫的地理分布

通过食用罗非鱼肉传播的吸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如图 1 所示。毫无疑问,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几项研究,以确定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吸虫的流行和分布,其动机可能是因为食用生鱼肉很常见。在越南、中国、泰国、老挝、菲律宾和印度,已经描述了Centrocestus属、支睾属、棘口属、单睾属、异形属、后睾属、雉属、原睾属、Pyigidiopsis属、Stellantchasmus属和Stictodora属(Chi等人,2008年;Dao等人) .,2017;Hegazi 和 Abo-elkheir,2014;Hung等人,2015;康等人,2013;范德等人,2012;王等人,2017 b;Wiriya等人,2013)。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非洲大陆,吸虫Ascocotyle ( Phagicola ) ascolonga、 Haplorchis pumilio、 H. yokokawai、 Heterophyes aequalis、 H.heterophyes、 Pygidiopsis genata和Stictodora tridactyla在埃及都有记录( Elsheikha & Elshazly, 2008)乙、2008a;赫加齐和阿博-埃尔克海尔,2014;Lobna等人,2010);而在尼日利亚、肯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贝宁和乌干达,据记载存在斜口虫属( Adugna等,2020; Echi等,2009a; Mutengu等,2018; Okoye等) ., 2014 ; Sèdogbo等人, 2019 ; Walakira等人, 2014 ), Centrocestus ( Mahmoud等人, 2016)和异型藻(Ojwala等,2018;Otachi等,2015)。在欧洲大陆,华支睾吸虫、异形异形虫和异形异形虫分布于希腊、意大利、土耳其、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和乌克兰( Chai, 2014 ; Chai & Jung, 2017 ; Hegazi & Abo-elkheir, 2014 ; Hung等,2013;王等,2018)。在美洲大陆,对鱼类吸虫的流行病学研究仍然不足,并且在亚洲起源的美食中记录了人畜共患寄生虫的发生(Castellanos-Garzón等人,2019年;Leroy等人,2017年);因此,对用作食物来源的鱼肉进行安全研究非常重要(Gutiérrez-Jiménez等人,2019)。巴西、哥斯达黎加和美国均有台湾圆甲虫的报道( Cortés et al ., 2010 ; Fleming et al ., 2011 ; Pinto et al., 2011)., 2018 ). 在墨西哥,对从鱼类中回收的寄生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在韦拉克鲁斯州、瓦哈卡州和普埃布拉州,已描述了 39 个蠕虫科,可感染 35 种鱼类。Centocestus formosanus可以在 16 种鱼类中发育,包括慈鲷Astatherops robertsoni、Cichlasoma fenestratuma、Cichlasoma urolookingmus和Vieja synspila。在恰帕斯州,已在 54 种淡水鱼中发现了 72 种蠕虫,其中 10 种是丽鱼科鱼,其中在Vieja属鱼类中发现了Clinostomum complanatum吸虫( Salgado-Maldonado等人,2005 年),2011)。

社会经济活动对吸虫分布的影响

感染罗非鱼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的分布(图 1)取决于影响其分布的多种因素。这是重要的,因为全世界 100 多个国家都有罗非鱼捕捞和水产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年产量为180万吨,印度尼西亚为110万吨,埃及为8.75亿吨(Abdel-Latif等,2020)。然而,吸虫的流行和生物多样性与中间宿主和终宿主聚集在同一营养链的地理区域有关。社会经济活动,例如混养、生鲜市场、不受管制的幼鱼销售(Tesana等人,2014 年))、生食消费、旅游和迁徙(Chai & Jung,2017)等促进了人畜共患寄生虫的发生和传播(Carrique-Mas & Bryant,2013)。人类对寄生虫传播影响的一个例子与出于动物技术目的的动物进出口有关。

罗非鱼养殖中的吸虫病理学

正如其定义所示,寄生虫会在宿主体内产生病理问题,鱼类也不例外。寄生虫引起的病理过程最终可能会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Gulelat等人,2013),并且严重的临床病例使一些鱼类消费量高的地区的粮食安全面临风险。患有寄生虫病的鱼更有可能因病毒、细菌或真菌而出现继发性病变(Mutengu et al ., 2018)。当吸虫幼虫存在时,罗非鱼也不能免于出现临床症状(Echi等人,2009 年)b),这可能导致鱼类生长不足,最终导致一些发病甚至死亡(Adugna等人,2020;Fang等人,2018)。例如,台湾中心虫囊蚴引起罗非鱼的游动改变(弯曲、不稳定或螺旋)(Cortés等,2010),此外还有水肿、出血、呼吸道上皮损失、初级鳞片融合、鳞片破坏继发性疾病以及由于鳃软骨增生而导致的变形(Fleming等人,2011;Mahmoud等人,2016)),导致呼吸能力下降和死亡。罗非鱼感染圆口线虫囊蚴后,由于尾蚴侵入而引起出血和皮肤损伤,对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眼球突出、细胞坏死、包膜溃烂直至失明( Echi et al ., 2009b))。

鱼类囊蚴的诊断

鱼类肌肉中囊蚴处于微生态状态的寿命是可变的。Haplorchis pumilio囊蚴在Sarotherodon spilurus中可存活九周,但Clinostomun complanatum囊蚴可存在于罗非鱼2 至 3 年的整个生命周期中(Boerlage等,2013;Echi等,2009)b). 由于这种变异性,鱼类宿主的诊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水生生物的诊断工具在养鱼场中的应用比在野生鱼类中的应用频率要高。这些工具可分为宏观、微观、组织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学等,可以从推定诊断到病原的分离和鉴定进行跟踪(Sitjà-Bobadilla & Oidtmann,2017)。关于寄生虫学诊断,死后 6 至 8 小时内常见的是鳃活检、皮肤细胞学、粪便检查和尸检。对于体内寄生虫的恢复,需要检查肝脏、脾脏和消化道等(Mjakakhamis & Sagweorina,2017)。寄生虫的回收和保存需要将其沉积在 70% 乙醇溶液中进行分类鉴定,通常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Elsheikha & Elshazly, 2008 b, 2008a;Sepulveda & Kinsella, 2013)。囊蚴的回收包括逆光观察两块玻璃板之间的肉,使用100瓦的光源。通过胃蛋白酶的人工消化实现分离,过滤所得物质并用 0.85% 生理盐水溶液洗涤(Diaz Camacho等,2002))。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分子诊断的使用对于病例的确认和病原学的鉴定至关重要。然而,使用分子方法对罗非鱼进行诊断研究仍然不足,例如用于鉴定人畜共患吸虫的聚合酶链反应。例如,在泰国,通过扩增 28S rDNA 基因并使用引物 LSU-5、1500R 和 900F,在尼罗罗非鱼中鉴定出三种吸虫: Stellantchasmus falcatus、Haplorchis pumilio和Procerovum varium ( Wiriya等,2013))。

人类病理学

以人类为中心的变化,例如荒野地区的城市化、粮食生产的集约化和市场的现代化,增加了人类接触不寻常病原体的风险(Carrique-Mas & Bryant,2013;Chi等,2009;Pinheiro等) ., 2019 ; Wang等人, 2017 b). 即使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或忽视也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疾病传播的风险。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罗非鱼肉可能是蠕虫幼虫的感染源(Wang et al ., 2017b)),当人类食用囊蚴时,这些幼虫会发育成成虫,最终,成虫将成为人类病理学的起源。该疾病的表现可以从亚临床到多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具体取决于寄生虫载量、免疫状态和既往病原体暴露等因素(Chai,2014)。一般来说, 40%的临床病例中,华支睾吸虫、后睾吸虫和猫吸虫成虫感染会导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有间歇性黄疸和白细胞增多(Zhao-Rong et al ., 2005)。)。早期感染时,可观察到化脓性胆管炎蔓延至肝组织实质,引起肝炎并形成微小和大脓肿,而慢性感染时可出现胆管癌。O. viverrini成虫与胆道上皮腺瘤性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壁增厚、胆管肥大和扩张有关(Hung等,2013)。华支睾吸虫寄生病的特点是肝内胆汁上皮增生、化生,继而出现导管周围纤维化( Dao等,2017;Hung等,2015;王等人,2018)。斜口线虫成虫损害咽部、杓状区、口咽壁和侧淋巴带,引起咽喉不适、进食疼痛、痰中带血和发烧( Acosta等,2016),被诊断为咽炎、喉炎或咽喉炎。称为 halzoun 的临床综合征( Echi等人,2009 a; Fang等人,2018; Williams等人,2020 b)。棘口吸虫成虫感染家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粘膜局灶性坏死和炎症,严重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腹痛、严重腹泻、贫血和厌食( Petney & Taraschewski,2011 )。与异吸虫科的其他吸虫一样,例如后吸虫,由淡水鲤鱼传播,会引起腹泻和腹痛、嗜睡、厌食和体重减轻,此外,可能会出现不稳定或肠外寄生。心脏、大脑和脊髓(Chai,2014;Wiriya等,2013))。异形吸虫的卵可以通过血流携带到不寻常的异位部位,在心脏、大脑和脊柱中产生嗜酸性肉芽肿(Elsheikha & Elshazly, 2008 b, 2008a;Hegazi & Abo-elkheir, 2014;Kang等人, 2013)。埃及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感染异形藻、异形异形藻、Pygidiopsis genata、子囊子叶藻( Phagicola ) ascolonga或Haplorchis yokokawaik的危险因素与 (1) 女性性别 ( odss-ratio ) 相关。(OR)= 1.59), (2) 是渔民 (OR = 1.39) 或家庭主妇 (OR = 1.24) 或 (3) 年龄组为 15 至 45 岁 (OR = 2.22) 或 5 至 14 岁 (OR = 1.29)(Lobna等人,2010)。在越南,19岁以上人群的感染频率(4.2%至53.8%)高于19岁以下人群(1.4%至13.4%),同样,按性别划分的感染频率在越南为31.1%。男性,而女性为 13%(Hung等,2015)。在越南,在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所在池塘中的Haplorchis taichui流行情况进行评估期间产生了这种寄生虫,居民对生产鱼类的水质卫生质量的无知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用渠道水喂养的池塘中寄生虫的发生率为 76%,在用水喂养的池塘中寄生虫的发生率为 82%接触过排水系统(Van Phan等,2010)。

干预策略

水产养殖中避免寄生虫感染的经常性活动之一是消除中间宿主。水产养殖中使用驱虫药很常见;然而,水产养殖专用药物的开发仍然不足。直接在水体中使用 70% 氯硝柳胺是通过消灭腹足类软体动物(Opisthorchis viverrini的中间宿主)来控制寄生虫的一种策略(Tesana 等,2014)。关于水产养殖中的蠕虫治疗,仅吡喹酮等少数药物用于尼罗罗非鱼(Bader et al ., 2019))。吡喹酮还以 2.5 mg/L 的剂量用作目标河豚(Sphoeroides annulatus)的抗寄生虫药,其中还使用了吡喹酮、伊维菌素、噻嘧啶和芬苯达唑的组合(Morales-Serna等人,2018)。吡喹酮还以 2 至 40 mg/L 的剂量用于鲶鱼、鲤鱼和鳟鱼的饲料中(Bader等,2019)。阿苯丹唑也被用作罗非鱼的驱虫剂,但是需要更多关于驱虫剂在水生生物中的使用的研究(Portela等人,2020)。

结论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描述了可通过罗非鱼传播的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吸虫生物多样性丰富。大多数吸虫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发病率较高,但在美洲的流行率和分布研究还不够。同样清楚的是,人类在食品工业中的活动也会影响吸虫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而不考虑气候变化和宿主的状况也会影响鱼类中吸虫的流行。最后,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记录了罗非鱼这种具有较高社会经济价值的鱼类,如果没有适当的卫生管理,可能会成为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吸虫寄生虫的传播者。

发布日期:2024-04-03